3月份,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.5%,较上月上升2.2个百分点,指数重回扩张区间。这个指数的数据变化意味着什么?从中反映的行业景气水平如何?为此,人民日报记者走进京东物流,看经营主体对市场的预期与信心,并采访专家进行分析点评。
△《人民日报》版面报道
“呜——”汽笛声响,40节满载光伏组件的列车,从安徽合肥启程,驶向内蒙古巴彦淖尔。
3月30日,京东物流携手华晟新能源公司的公铁联运专列首发。“公铁联运的单次运输量是传统公路的3倍多,特别适合光伏组件这类大批量且时效宽松的货物。”京东物流有关负责人介绍,专列采用“门到门”物流模式,企业只需一次交付,便能获得从工厂提货、铁路运输到末端配送的全程服务,降低运输成本超20%。
随着制造业企业生产日渐活跃,大宗和原材料物流需求回暖,带动了物流业务量的回升。3月份,京东物流服务工业制造业的收入同比增长20%。
不断优化的运输结构,更好响应日渐回暖的物流需求。“当前,制造业企业对物流降本增效的诉求强烈,促使物流企业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和协同效率,不断为企业提供从仓储运输到配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。”京东物流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对此,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邢伟点评道:“3月,物流业景气指数重回扩张区间,且业务总量、新订单、库存周转次数等分项指数全面上升,增长预期保持乐观。物流业景气指数回升明显,得益于宏观政策持续发力。今年以来,“两新”政策加力扩围成效显著,有效促进了相关行业的供需扩张,供应链上下游加速恢复,带动消费需求逐步回暖,投资动能持续增强,制造业产需两端扩张加快,服务业市场活跃度总体提升,各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,二季度随着各项政策持续加力、加快落地,促进消费市场进一步提振,新动能平稳较快增长,助推物流业景气指数保持在扩张区间,不断巩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。”